睡眠時間約占人一生的三分之一,然而,或許到現在,人們對于睡眠的重要性仍然認識不足。 睡眠是一種復雜的、自然發生的生理狀態。在進化過程中,睡眠對于具有神經系統的生物來說都是普遍且必不可少的。然而問題是,睡眠雖然不可抗拒,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會利用咖啡等飲品來維持清醒,壓縮睡眠時間,這也造成了“特困生”現象的日益增多。 為了解釋睡眠的重要性,從古至今進行了無數次的詮釋: “養以眠為先”,睡眠時,人體精氣神皆內守于五臟,氣血運行流暢,能夠明顯的緩解疲勞、醒神開竅、促進新陳代謝等;睡眠可以維持正常的激素分泌節律,可以降低腦血管疾病風險,甚至可以維持我們皮膚的水潤光滑。 另外,曾有研究顯示,當我們清醒時,體內睡眠壓力會積累。這種壓力會隨著清醒的時間延長而增加,而在睡眠期間會下降。那么為什么這種壓力會強迫我們進入睡眠,在睡眠期間舒緩,壓力來源于哪里。 這就需要我們理解生命的核心——DNA。DNA代表這每個個體的獨一無二屬性,銘刻了每個個體生命的全部。而睡眠壓力當然也會根據DNA的指令來波動。DNA其實是很脆弱的,時刻面臨這斷裂的危險。有研究表明,在普通成年人體內,每個細胞的 DNA 每天至少要損傷一萬次以上,損傷的同時,更加高效的為身體所需的蛋白提供合成模板。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DNA的“身體”也會吃不消的,因此,會給機體發出睡眠的指令,敦促我們進入睡眠。 近期,《Molecular Cell》上發表了一篇“Parp1 promotes sleep, which enhances DNA repair in neurons”的文章。 當我們清醒時,神經元中會逐漸積累 DNA 損傷。這種損害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紫外線、神經元活動、輻射、氧化應激和酶促反應錯誤。在睡眠和清醒時間,每個細胞內的修復系統都會糾正 DNA 斷裂。然而,神經元中的 DNA 損傷在清醒期間仍然持續累積,大腦中過度的 DNA 損傷會達到危險水平,因此必須降低 DNA 損傷。本研究表明睡眠可以募集 DNA 修復系統,促進有效修復,以幫助我們「重啟」新的一天 在一系列實驗中,研究者試圖確定 DNA 損傷的累積是否可能是觸發睡眠狀態的驅動因素。使用輻射、藥理學和光遺傳學多種實驗方法,在斑馬魚上誘導 DNA 損傷,以評估其如何影響斑馬魚的睡眠。
實驗表明,在某個時刻DNA損傷的積累達到了最大閾值,并且睡眠壓力增加到一定程度,以至于觸發了睡眠的沖動,魚就會進入睡眠狀態。隨后的睡眠促進了DNA修復,從而減少了DNA損傷。 隨后,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究了DNA損傷修復過程中存在重要意義的PARP1蛋白的潛在作用模式。PARP1 標記細胞中的 DNA 損傷位點,并招募所有相關系統清除 DNA 損傷。根據 DNA 損傷,清醒時 PARP1 在 DNA 斷裂位點的聚集增加,在睡眠時減少。通過遺傳和藥理學操作,PARP1 的過表達和敲低表明,增加 PARP1 不僅可以促進睡眠,還可以增加睡眠依賴性修復。相反,PARP1 的抑制阻斷了 DNA 損傷修復的信號。有趣的是,魚沒有完全意識到自己累了,并沒有睡覺,也沒有進行 DNA 損傷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