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長輩們的諄諄教誨:“早點睡,不然長不高!”這句樸素的忠告,仿佛是代代相傳的健康圣經。熬夜刷劇、通宵趕論文的你,是否也曾在某個深夜,對著鏡子里的黑眼圈,默默擔...
2025-07-10
動物實驗是生命科學研究中的重要環節,廣泛應用于藥物開發、疾病機制研究、生理功能驗證等領域。但同時,動物實驗也涉及倫理、規范、操作技術等多方面要求,一不...
2025-06-19
近年來,空間轉錄組學技術迅速興起,但其高昂成本和復雜實驗流程讓它難以普及。然而,最新發表在 Nature Methods 的研究提出了一種顛覆性思路:讓傳統的 H&E 染色圖像“讀...
2025-06-16
細胞培養(cell culture)是現代生命科學研究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實驗技術之一。無論你是研究腫瘤、生物藥物、病毒感染,還是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細胞培養都是繞不...
2025-05-21
在計算機科學中,程序員可以通過代碼來控制軟件運行,而在生物學領域,科學家們正嘗試用類似的方式“編程”生命。這門交叉學科被稱為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 SynBio),它結合了生物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和化學,使科學家能夠...
2025-05-19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醫生叮囑“要忌口”。但忌口到底意味著什么,具體要忌哪些食物呢?很多人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醫生的視角,深入了解一下醫生眼中的忌口知識。
?
忌口的概念與重要性
忌口,簡單來說,就是在特定情況下,對某些食物的攝入進行限制。它不僅僅是中醫的理念,西醫也有類似的觀念。中醫講究根據疾病屬性和食物性味來忌口,而西醫則主要依據食物的營養成分以及其對病情的影響來判斷是否需...
2025-05-10
胰腺癌,被譽為“癌中之王”,是一種起病隱匿、進展迅速、預后極差的惡性腫瘤。全球每年約有49萬新增病例,死亡率幾乎與發病率持平。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診斷手段有限、治療效果差,導...
2025-05-09
傷口愈合發生在人體的各個部位,其中皮膚傷口最常見。最高的傷口相關費用歸因于手術傷口,其次是糖尿病潰瘍。傷口愈合的整體但重疊的階段包括止血、炎癥、血管生成、增殖和重...
2025-04-22
生命體是由無數個細胞組成的,而每個細胞看似相同,實則各具特性。即使在同一個組織或器官中,細胞之間也存在微妙的差異。這些細微差異影響著細胞的功能、疾病的發展,甚至決定了生物體的生老病死。近年來,單細胞測序技術的出現,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可以在單細胞水平解析這些微妙變化,從而推動生命科學、醫學乃至疾病研究的重大進展。
傳統的基因測序方法通常基于成千上萬個細胞的平均數據,而單細胞測序則能夠精確到單個細胞,解析其基因表達、基因突變和表觀遺傳修飾等特性。這項技術的核心在于將單個細胞分離出來,并對其遺...
2025-04-15
今天小編要來聊一個沉重但又充滿希望的話題——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的新藥進展。
最近,禮來公司的Donanemab?III期臨...
2025-04-12
在細胞培養的世界里,細胞傳代鋪板是一項基礎卻又至關重要的操作,它就像建筑高樓時打地基,地基打得好,后續實驗才能順利開展。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些細胞傳代鋪板的小技巧,幫助大家在細胞實驗中少走彎路。
前期準備: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在進行細胞傳代鋪板前,充...
2025-04-07
創傷性腦損傷(TBI)每年影響全球約 55-7400萬人,是年輕人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因此,TBI 對個人、家庭和醫療保健系統具有深遠而持久的影響。由于致病因素、病因和管理的復雜相互作用,治療尤其具有挑戰性。TBI的一個特別可怕的表現是腦水腫,它使最初受傷后幸存下來的患者的死亡風險和殘疾幾率增加10倍。盡管 TBI 患者的治療是一個復雜的現象,但去甲腎...
2025-04-03
將動物機體的各種組織從機體中取出,經各種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劑(常用EDTA)或機械方法處理,分散成單細胞,置合適的培養基中培養,使細胞得以生存、生長和繁殖,這一過程稱原代培養。細胞培養是生物學和醫學研究最...
2025-03-28
2025年3月20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正式發布了《2025年期刊分區表》,這是全球科研界關注的重要學術評價指標之一。此次更新不僅延續了以往的科學分類與評估體系,還進一步優化了查詢方式,并同步發布了《國際期刊預警名單》,旨在引導學術生態健康發展。
一、分區表核心內容:覆蓋五大索引與21大學科
本次發布的期刊分區表涵蓋SCIE(科學引...
2025-03-25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體重管理”成為高頻熱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在記者會上長達7分鐘的體重管理論述、政協委員張文宏的幽默科普、企業家雷軍的健身打卡引發的輿論熱潮,共同勾勒出中國應對肥胖問題的立體圖景。這場從政...
2025-03-14
一、動物模型相關文獻薈萃分析
1. Pubmed收錄的動物模型文獻
以“animal model”為關鍵詞,在Pubmed(https://pubmed.ncbi.nlm.nih.gov/)進行檢...
2024-06-26
由于微型機器人在復雜的生物培養基或狹窄的毛細血管中具有巨大的潛力,因此在各種生物醫學應用中已經證明了它們的潛力,例如輔助受精、靶向藥物遞送、組織修復和再生。已經進行...
2024-04-13
現今SCI論文已經成為了國內晉升和升學的基本考核內容之一,所以如何寫好一篇SCI論文已經成為了每個學術工作者的必修課程了。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如何撰寫一篇優秀的SCI論文。
?
優秀論文具有8要素:1、正確選...
2024-04-13
類器官制備的典型方法首先要分離出胚胎或多能干細胞,然后將它們培養在一個支持介質(如基質膠Matrigel)上,使其能夠三維生長。類器官中包含多種已分化的細胞類型,這些細胞類型在體內相應的器官中也有存在。比如,小腸上皮的所有細胞類型在Sato等報道的小腸類器官模型中均有體現。介導類器官形成的信號通路與體內器官發育與穩態維...
2023-12-08
變化在最近發表在《cell》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Yang等人揭示了由忠實的DNA修復引起的表觀遺傳景觀的變化是加速哺乳動物器官或組織衰老的關鍵驅動因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衰老過程中H3K27ac景觀的變化會影響細胞身份的維持,并且這種衰老過程可以通過先鋒轉錄因子Oct4,Sox2和Klf4(OSK)在活哺乳動物中的誘導表達來逆轉。
?
在哺乳動物中,DNA甲基化的全局和局部發生在衰老過程中的基因組中。此外,在所有衰老模型中都...
2023-11-13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生物實驗方法也在不斷創新和更新。其中一種新穎的生物實驗方法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高通量細胞篩選方法。
?
高通量細胞篩選方法是一種快速、高效、可靠的細胞篩選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對大量細胞進行篩選和分析。這種方法在生...
2023-10-16
1、免疫共沉淀(Co-IP)實驗目的蛋白高背景產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目的蛋白高背景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
(2)有非特異性蛋白結合
(2)轉移膜上的非特異性吸附
針對有非特異性蛋白結合這種情況,可以在無血清培養液中裂解細胞,而對于轉移摸上的非特異性吸附,要注意實驗的操作問題,一定要戴手套,用鑷子夾取,以及不接觸轉移膜轉移面。
2、免疫共沉淀(Co-IP)實驗失敗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1)樣品被...
2023-09-01
生命早期充足的營養對于最佳神經發育至關重要,并可能調節以后生命中發生神經精神疾病的風險.據估計,居住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LIMC)的五歲以下兒童中有三分之一未能達到認知...
2023-08-17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和研究RNA的各種功能。除了傳統的信使RNA(mRNA)、轉移RNA(tRNA)和核糖體RNA(rRNA)等已知RNA分子外,近年來發現了一類新型的非編碼RNA,被稱為tRNA...
2023-08-10
在我們通常談論基因表達和遺傳信息的時候,DNA往往是主角。然而,在細胞內,除了DNA之外,還有另一種分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NA。RNA不僅僅是DNA的復制和轉錄產物,它還承擔著多種生物學功能。...
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