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病毒作為一種全新的腫瘤治療手段,具有針對性強、低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等優勢。但是,其成為廣泛應用于全身的腫瘤治療手段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主要在于病毒在循環系統中存在的短暫時間和被機體免疫系統清除的風險。因此,研發一種能夠在體內靶向給藥的載體,以實現臨床應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成為溶瘤病毒技術研究的熱點之一。該研究開發了一種病毒隱藏...
2023-07-24
動物實驗實現100%治愈結直腸癌!仿生納米藥物癌 CE120 張捷(左一)和CELLO納米醫藥科研團隊 “我們在動物實驗中實現了100%治愈結直腸癌。”華裔科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捷...
2023-05-09
2020-2021年度“黃家駟生物醫學工程獎”申報將于 各有關單位:
“黃家駟生物醫學工程獎”以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首任理事長黃家駟學部委員(院士)的名字命名,是由我學會設立的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最高科...
2023-05-09
生物醫學目前的商業模式 空間組織學和生物標志物硬件開發商Akoya Biosciences16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20美元。Akoya此次發行658萬股,募資1.32億美元。在2019年的時候完成5000萬美元的融資,用來...
2023-05-09
SCI影響因子與論文原創性 為了客觀評價科研人員的績效,全世界的大多數科研機構都采用SCI作為評價手段之一。文章發表在高影響因子學術雜志上,給科研人員帶來的好處很多,近期的有畢業、晉職、漲薪,遠期...
2023-05-09
中國淋巴瘤專科建設項目啟動 淋巴瘤是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淋巴瘤發病率居高不下且發病人群呈年輕化的趨勢。盡管淋巴瘤是目前控制率、治愈率最高的腫瘤之一,而我國淋巴瘤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38.3%,遠低于...
2023-05-09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更新頭頸部腫瘤診療指南 2021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指南大會4月23日在北京舉行,今年CSCO更新了鼻咽癌、非小細胞肺癌等23部診療指南,并將首次出版神經內分泌腫瘤、中樞神經系統轉移腫瘤...
2023-05-09
人為何衰老?細胞協調能力下降使然 以色列巴伊蘭大學一個科研團隊最近完成研究,證實了15年前科學家提出的關于人體衰老的新理論。該理論提出,隨著時間流逝,人體實際下降的是細胞協調能力,而非細胞功能。...
2023-05-09
“細胞工廠”讓生物燃料更經濟 近日,諾和諾德基金會生物可持續性研究中心與美國耶魯大學在《自然—通訊》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甘蔗在進行乙醇發酵時,淀粉乳桿菌能產生大量喂養酵母菌的乙醛,發酵產...
2023-05-09
五一假期能不能打新冠疫苗?國家衛健委有詳細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1年4月21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疫苗接種有關情況。 一起打疫苗!全國接種新冠疫苗超過2...
2023-05-09
納米陷阱能清除冠狀病毒 作者:唐一塵 來源:中國科學報
納米陷阱藝術圖,納米陷阱的核心為黃色、磷脂殼為綠色和功能化粒子為紅色,病毒蛋白外殼為灰色。圖片來源:Huang Lab
美國芝加哥大學...
2023-05-09
中國每年40萬女性患乳腺癌 專家呼吁早篩早治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0日電(記者 郎朗)“中國每年有40萬女性會得乳腺癌,所有的女性要注重篩查、早診、早治,早期發現乳腺癌是可以治愈的。”5月8...
2023-05-09
試驗表明AI引導有助于在常規實踐中早期發現心臟疾病 某些類型的心臟疾病可能很難發現,例如無癥狀的低射血分數,特別是在治療最有效的早期階段。心電圖AI引導下的低射血分數篩查(EAGLE)試驗旨在確定利用...
2023-05-09
研究發現四種對潰瘍性結腸炎具潛在治療意義的機會性“病原菌” 中新網昆明5月7日電(記者 胡遠航)記者7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馬占山學科組與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合作,發現四種對潰瘍性...
2023-05-09
癌細胞可通過間質傳播 這項新研究表明,從結腸癌患者身上提取的結腸組織和腸系膜的不同層中存在紋身墨水。B、c、d是a中相應部位的放大圖。粗箭頭表示巨噬細胞內的墨水,細箭頭表示組織間隙內的墨水。人...
2023-05-09
世衛組織將在德國柏林建立應對大流行病的全球 當地時間5月5日,德國聯邦衛生部部長斯潘與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召開視頻會議。會后,兩人共同宣布,世界衛生組織將在柏林建立應對大流行病的全球數據中心...
2023-05-09
衛健委:中國惡性腫瘤的5年生存率提高近10% 中新網4月27日電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27日指出,隨著我國醫療質量和診療能力的提升,惡性腫瘤的五年生存率已經從十年前的30.9%提升到目前的40.5%,提高...
2023-05-09
高福等人發文:須重視新發H5N8禽流感病毒,可造成人感染 自1878年以來,全球已記錄了許多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暴發。不過,直到1959年,來自蘇格蘭的記錄首次確認了禽類中HPAIV暴發,由A型H5N1亞型流感導...
2023-05-09
我國首個PD-1抗癌藥上市申請被FDA正式受理 國產抗癌藥出海取得實質性進展 18日,信達生物制藥集團和美國禮來制藥集團共同對外公布,其聯合開發的創新生物藥“PD-1單克隆抗體達伯舒”,上市申請被...
2023-05-09
我國科學家曾春雨獲美國心臟學院杰出科學家獎 5月15日晚8點,在美國心臟學會和美國心臟協會聯合舉辦的年度科學大會上,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心血管內科主任曾春雨獲得美國心臟學院(ACC)杰出科學家...
2023-05-09
新研究為減少皮膚疤痕帶來希望 新華社悉尼5月12日電(劉詩月)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找到了疤痕形成的關鍵原因,為減少人體皮膚疤痕帶來希望。 領導...
2023-05-09
趙宇亮院士:“智能納米機器用于重大疾病治療的研究進展” 【編者按】2020年11月2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科學高端學術論壇在京召開。來自計算數學、人工智能、生物物理、人因工程、量子計算、納...
2023-05-09
胃癌抗腫瘤免疫“超級戰士”細胞被發現
徐潔杰研究組供圖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徐潔杰團隊在一項納入1360名胃癌患者大樣本、四隊列(來自不同的臨床中心)的研究中,發現并成功驗證CXCR5+CD8+T...
2023-05-09
“一針、二針、三針”的新冠疫苗有何區別?權威解答來了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邵一鳴3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我國使用的新冠疫苗,分為3種類型: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和重組蛋白疫...
2023-05-09
吳孟超生前最牽掛的地方,誓向肝癌發起“集團式進攻” 99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走了,最后留給世界的,是人們雨中夾道相送的幕幕場景,是這位耄耋老人一生追逐并傳承的肝...
2023-05-09